车险综合改革实施近3年来,“降价、增保、提质”的阶段性目标全面达成,行业发展结构明显改善的同时,近期部分地区和机构高手续费竞争等问题又有抬头。为进一步规范车险市场秩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日前下发《关于规范车险市场秩序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银保监局,要持续做好车险市场动态监测,重点关注辖内各机构费用水平,强化车险费率执行情况的监管。
【资料图】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强化动态回溯监管,要求针对回溯发现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车险手续费率出现较大偏离的机构,要及时责成其进行风险纠偏,涉嫌违法违规的,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返佣金”乱象再现
“仅限今天!APP投保再送您5张洗车券,还可以额外为您申请价值200元的权益礼包。”
“今天办理保费直接交3516元。缴费完成还能参加团购当天158元个人佣金返现。”
赵女士7月底将到期续缴车险,近日已接到多个车险渠道的营销电话。“我都会聊一聊,有时还能要来更多‘优惠’,‘货比三家’,最后选实际缴费金额最便宜的。”赵女士表示。
2017年,监管部门就曾出手整治车险市场“返佣金”等乱象。彼时,相关文件明确要求,财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不得通过返还或赠送现金、预付卡、有价证券、保险产品、购物券、实物、积分抵扣等方式,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不得以参与其他机构或个人组织的促销活动等方式变相违法支付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
与赵女士类似,《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多位车主在近期投保车险时遇到了代理人承诺“返佣金”的情况。部分车主并不知晓这属于违规行为,而知晓其违规的车主也普遍选择接受“让利”。
针对上述乱象,《通知》强调,各财险公司要严格费用预算、审批、核算、审计等内控管理,据实列支各项经营管理费用,强化手续费核算管控。严格对车险中介业务合规性管控,履行好对中介机构及个人的授权和管理责任。严格执行报批报备的车险条款费率,不得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
高手续费竞争抬头
“返佣金”乱象的背后,高手续费竞争又有抬头。
某财险公司从业人士告诉记者,车险业务中所谓的手续费,主要指向保险中介机构和个人代理人或营销员支付的所有费用,包括手续费、服务费、推广费、薪酬、绩效、奖金、佣金等。近年来,为防止恶性竞争,各地纷纷出台相应的费率监管要求。
“我所在的地区,代理手续费支付标准要求交强险不得超过4%;商业车险实行差异化手续费支付标准,上限要求基本是不超过15%。”上述财险公司从业人士表示,“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为了达成上半年业绩指标,争抢商业车险市场份额,个别财险公司违规给到了超过30%的高手续费。”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层面对车险手续费率有严格的备案和上限要求。此前,已有多家财险公司因超过备案手续费率办理商业车险业务被处罚。从涉案过程来看,一般是财险公司先制定超出备案手续费率上限的车险销售费用政策,再通过业务及管理费列支、虚挂代理业务套取手续费等违规操作,将销售费用超出手续费部分套取,并实际用于补充车险销售费用。
另一方面,30%的高手续费,也意味着消费者缴纳的保费中,只有7成真正落入保险公司囊中。而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实际获取保费金额则很可能难以覆盖成本。
“有利润空间,才能驱使代理商拿出一部分利润通过‘返佣金’的形式获客。”某保险公司车险销售人员吴先生认为,“返佣金”等行为没有底线。“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销售人员,没有收入肯定不能长久在行业里留存,未来怎么给客户做长期服务?这种为了成交不择手段的恶性竞争,只能给行业抹黑。”吴先生表示。
对此,《通知》要求,各财险公司要牢固树立合规经营理念,严格落实各项监管要求。不得忽视内控合规和风险管控,盲目拼规模、抢份额。不得脱离公司发展基础和市场承受能力,向分支机构下达不切实际的保费增长任务。不得偏离精算定价基础,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车险产品,开展不正当竞争。
监管高压态势持续
2020年9月,车险综改实施,明确合理下调附加费用率,逐步放开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近三年来,“降价、增保、提质”的阶段性目标全面达成,“巩固、优化、创新”工作目标持续推进,消费者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车险市场回归有序竞争。
今年6月1日,二次综改落地,要求各银保监局加强属地监管,引导各公司合理设定各地区自主定价系数均值范围和手续费上限,同时持续做好车险市场监测和车险费率回溯监管,确保车险市场运行平稳有序。
随着自主定价系数范围扩大,财产险公司的定价自主权得到进一步释放,强化动态回溯监管也成为必然。《通知》要求,各银保监局要持续做好车险市场动态监测,重点关注辖内各机构费用水平,强化车险费率执行情况的监管。针对回溯发现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车险手续费率出现较大偏离的机构,要及时责成其进行风险纠偏,涉嫌违法违规的,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业内人士指出,车险监管高压态势将持续。预计下半年,各地会加大现场检查力度,费用及赔付情况异常、市场份额异动、市场反映问题较多的机构,会成为监管重点。